紫葉李為薔薇科梅屬的落葉小喬木。原來產于亞洲南部,是櫻李的變種,現各地園林中常見栽培。紫葉李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喜肥沃、濕潤的中性 或酸性土壤,稍耐堿,根系較淺,生長旺盛,萌生力強。秋冬季節加強紫葉李的管理,不但可以在寒冷季節保護其受凍害,還可以促使其在來年長勢更好。
紫葉李屬于無限生長的植物類型,在東北地區即使下霜之后仍有一定的生長量。因此,為了保證其冬季不干尖和抽條,施肥必須盡早。因為秋肥在給紫葉李增加養分的同時,會提高當年生枝條的生長量,弱化其木質化程度。冬季低溫來臨時,未木質化的枝條很容易被凍傷。
用肥料最好是能迅速見效的氮肥,讓紫葉李的大部分生長在春夏季完成,不要拖到秋季。肥效期長的肥料盡量不用,例如二銨,即使春季施用,也能讓植株在夏秋季節產生很大的生長量,從而影響當年生枝條的木質化程度。
使用山杏嫁接的紫葉李,其抗旱性特別強,但對水澇的反應也特別敏感,極不耐澇,具有非常極端的特性;桃紅嫁接的紫葉李與前者相比抗旱性稍差,但耐澇性 稍強,屬于適應性相對“中庸”的類型。在具體生產中,以山杏為砧木的苗一定要選擇地勢較高且相對干燥的地塊,桃紅苗的定植地點可以稍微平緩一些。苗木的整 個生長過程中,幾乎不用人工澆水,但要注意雨季的排澇。
紫葉李的最大特性是生長速度快,萌芽能力強,修剪越頻繁它的枝條萌發量越大,植株越茂密。實踐證明,修剪后的紫葉李,一個長10厘米左右的枝條就 能萌發出五六個小枝,從而讓植株更加茂密緊湊。在苗圃生產中,當嫁接苗成活后要及時打尖,下部枝條保留20厘米高即可。如果打尖遲了,就不容易保證灌木上 下都有豐滿的冠幅,形成“脫腳”。
上一篇:紅楓小苗栽植及移植的方法解析
下一篇:紫葉李小苗的修剪以及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