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江西省是我國多雨省區之一,年降雨量1341-1943mm,因此該地區的雨水花園的植物需要具有短時耐水淹的特性。本研究對南昌市9個公園的濱水區域植物及景觀進行實地調查,調查主要圍繞植物材料的選擇應用和生長適應性,記錄植物種類、生長狀況及配置模式等,并對調查區域的植物種類進行歸納總結。選取紅檵木、南天竹、窄葉十大功勞、杜鵑、海桐、金森女貞、小葉梔子、紅葉李、香樟、樸樹共10種觀賞木本植物進行耐水淹試驗,為南昌市雨水花園的植物選擇提供理論參考,并推薦景觀配置模式。研究結果主要如下:(1)通過對南昌市9個公園濱水區域植物的現狀調查,包括4個濕地公園、3個濱水公園、1個濱河綠地、1個濱江綠地的62個樣方。物種組成方面,南昌市9個公園濱水區域植物共有85科176屬255種,其中鄉土植物165種,占總數的64.71%,科屬較分散,喬木、灌木、藤本、草本、水生、竹類種數之比為53:37:5:19:9:4.5,常綠木本與落葉木本之比約為1:1;應用頻度上,水杉、油杉、垂柳、日本晚櫻、紅楓、紫薇、夾竹桃、香樟、樸樹、池杉、八角金盤、麥冬、吉祥草、紫葉李等應用較多,濕地松、楓楊、鵝掌楸、二喬玉蘭、金邊黃楊、狹葉十大功勞等應用次之,而構樹、藤本月季、六月雪、陰香等應用最少;生長狀況上,植物整體長勢較好,其中,生長良好的占總數的50.59%,生長一般的占總數的29.80%,而生長較差占總數的19.61%;植物群落結構方面,水平配置模式主要為荷花群落等的單層單種群落、蘆葦+水蔥等的單層多種群落及水蔥+慈姑+睡蓮等的多層多種群落。而駁岸及岸上群落主要劃分為以純林(如水杉純林等)和混交林。此外,植物群落垂直結構主要分為喬-灌-草、灌-草及喬-草三種植物群落。其中,喬-灌-草植物群落應用較廣泛,主要有苦楝+桂花+紫薇+紅葉石楠+麥冬、垂柳+夾竹桃+結縷草等。其余兩種群落類型應用較多的有水杉+麥冬、夾竹桃+木芙蓉+結縷草等,植物層次較豐富;觀賞特性上,觀花植物最多,占總數的64.70%,觀葉、觀形植物次之,占總數的26.67%、49.80%,觀果植物種類最少,占總數的13.73%。(2)選取10種木本觀賞植物進行耐水淹適應性研究,通過形態特征和生理生化指標的變化等方面的研究得出,香樟、樸樹、紅葉李受澇害最輕或未受到傷害,屬于耐水淹植物,可作為雨水花園綠化的首選植物,應用于緩沖區及蓄水區;紅檵木、南天竹次之,屬于較耐水淹植物,可作為雨水花園綠化的次選植物,可用作緩沖區及邊緣區;而金森女貞、海桐、杜鵑、小葉梔子、窄葉十大功勞在試驗后期大部分死亡,屬于不耐水淹植物,可作為雨水花園邊緣區域綠化的植物。(3)根據實地調查和耐水淹性試驗的結果及雨水花園整體的植物景觀效果要求,有針對性的提出適宜南昌市雨水花園綠化的植物配置模式。因此,建議適宜應用的雨水花園植物配置模式有:(1)香樟+垂柳—紫薇+蘇鐵+紅檵木+狹葉十大功勞—蔥蘭;(2)香樟+欒樹—桂花+紫薇—麥冬;(3)水杉+夾竹桃+垂柳—杜鵑+海桐;(4)水杉+日本早櫻—鳶尾;(5)水杉+苦櫧+杜英—三色堇+須苞石竹;(6)楓楊+香樟+苦櫧+紫葉李—小葉梔子;(7)濕地松+樸樹+無患子—木芙蓉—百日草+黃金菊;(8)欒樹+廣玉蘭—山茶+紅葉石楠+金森女貞;(9)榔榆+楓楊+旱柳+桂花—杜鵑+紅檵木+大花六道木。 展開
下一篇:The NO2 resistance study and garden application of seven colored plants in Nanjing%南京市7種適生彩葉植物抗NO2能力